主要还是对未来的迷茫和当下的疲惫。答主非临床生,定向预防医学,现工作2年余。
1、学业压力,学医的课表和考试表就不贴了,有学姐已经在各路回答中贴过了,年年期末胜高考,作为极少数拥有通宵自习室的学校,救护车每学期期末都来,我还在的五年里,没救过来的有几个,有一次还上了热搜结果被学校公关了。如果有同期的应该有印象。
2、生活压力,繁重的学业注定了你没有办法去做那种很有规则的兼职,加上医学类专业实习是极少数实习还得倒贴单位钱的岗位,也就注定了很多只要不是家庭很富裕,你到工作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还得依靠家里接济生活。再加各种规格样的监督逐年增加,操作越来越规范,灰色收入一般人是基本没有了,明面上的收入都在那里,在一线城市干啥都不行,不过地方对人才引进有政策,相对友好一些。
3、同龄人压力。本科五年出来,天生就比绝大多数同龄人晚一年上班,规培还得三年,想留在一线城市要不要考研?要不要读博?博士出来规陪完了,三十岁差不多了吧?同龄的同学二胎都快能打酱油了已经晚婚晚育了。如果条件不够好,还得熬几年的低收入,家底不殷实的真熬不到这个时间了。
4、工作的预期。前两天写了个关于基层工作的回答,有许多朋友有所反馈。真正进入工作后,你不一定会有很强的成就感,但是你一定会碰到很多你在象牙塔里面感受不到的东西,这世道上怎么还有这种人?为什么你的工作毫无意义?等等
5、家庭压力。其实这个跟2、3有点重复,只是家庭的原因会放大或减小你的压力。就我的父母而言,并不指望他们能提供什么,但我没有办法阻止他们变老,需要照顾,而你却到三十好几对象也没有,钱也没有。除了在外面被人听起来前途光明的工作,除此之外你只能面对无能为力的自己。
总的来说,就是学医适合能够坚持用爱发电,家里压力不大的心中有爱的梦想家,或者想凭借自己实现阶级跃迁的人
医学生需要学习的书籍数目非常多。
1.因为医学生学习的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外科、内科、麻醉、儿科、妇产科等,每个领域都有相应的教材、参考书籍和临床实践指导书籍等,而且这些书籍更新换代较快,研究生可能还需要阅读相关的外文文献,因此需要学习的书籍数目非常多。
2.医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大量的书籍来积极掌握医学知识,进而提升临床能力和患者服务水平,这也是培养高素质医务人员的必要步骤。
医学生的素养包括很多方面,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素养:
1.专业知识:扎实的医学知识是医学生的基础,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2.临床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技能。
3.沟通能力: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状况。
4.团队合作:与其他医生、护士、药师等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5.伦理道德:遵守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保护患者的隐私。
6.持续学习:医学知识不断更新,医学生要有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7.应变能力:在医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紧急情况,需要具备应变能力。
8.责任心:对患者的健康负责,尽最大努力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这些素养对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