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社会危险性的5种情形
时间:2025-05-12 20:15:00
答案

社会危险性是指某种行为、事件或情形对社会秩序、公共安全和个人利益造成潜在威胁的程度。下面是五种可能具有社会危险性的情形:

1.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可能造成大面积破坏和人员伤亡,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威胁。

2. 恶劣天气:恶劣天气条件如暴风雨、暴雪、雾霾等可能影响交通运输和日常活动,导致事故发生和人员伤害。

3. 恐怖袭击:恐怖袭击是有意制造恐怖和伤害的行为,可能造成大规模伤亡和社会恐慌,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4. 社会动荡:例如社会抗议、骚乱、暴力冲突等可能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公共设施和威胁人民安全。

5. 传染病暴发:传染病的爆发可能导致大规模传播和人员感染,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社会危害性的五个要素
答案

行为要素:指需要进行的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旨在实现违法行为,如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纵容来实现。

范围要素:涉及的危害性影响的地理范围,可以是特定的区域或行业,形成了一种控制关系。

后果要素:表明了这种控制或影响导致的结果,可能包括非法控制或其他形式的重大影响。重要的是要区分非法控制与危害性特征本身的区别

程度要素:强调了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的影响必须是严重的,以至于造成了重大的破坏。如果只存在轻微的不良影响,这不足以构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

侵犯公民的权利:这一要素涵盖了侵犯人身权、民主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的行为。这是社会危害性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综上所述,社会危害性的五个要素体现了危害性的多维度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危害性评价体系

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客体
答案

1.社会历史的主体。

从总体上说,历史的主体就是人,而不是之神(如宗教)或绝对精神(黑格尔)或理念(柏拉图)。

进一步具体地说,历史的主体或者说历史的创造者不是所有的人,也不是个人,而是群体,更确切地说,是人民群众。

2.社会历史的客体,就是历史主体活动的创造物和改造对象,主要是各种社会关系、制度、思想体系等等,当然也应该包括人自身,换言之,历史主体在一定条件下也成为客体。

社会历史指本物种社会已发生的事件、经历的过程以及对这些事件和过程的记述。

中国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中解释:"历,过也";"史,记事也"。

"历史"一词在英语和俄语中均来源于古希腊语,意为关于过去事件和已知东西的叙述。

推荐
© 2025 东路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