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法定之“定”是指税收的征收、使用、管理等方面,均必须遵循国家法律的规定。具体来说,税收征收的主体、对象、方式、比率、范围、时限等都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规定和限制,税收征收和使用所需的各种程序、手续、条件、限制等,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施。
这就要求税收管理机关和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相关法规,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公平性和透明度,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避免滥用权力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1 它表示国家通过立法机关制定法律,规定了税收的基本原则、税种、税率、征收方式等内容。
2 在税收征收中,“法定之定”确保了税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避免了行政部门的任意设置和征收税收的情况。
3 税收法定之“定”还要求税收征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限制了行政部门的税收自由裁量权,保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理解税收法定之“定”,对于理解税收基本原则、纳税人权利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税收法定的“定”,是指税收的征收、使用、管理等方面都必须依据法律规定进行。也就是说,税收的征收标准、计算方法、税率、征收程序、税收用途等都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规定,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实施。
在税收法定原则的基础上,税收征收过程必须具备合法性、公正性、透明度、可预见性等特征。这就要求税收征收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不得侵犯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等权利。
税收法定的“定”,保障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税收征收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使税收征收的过程更加规范、有序和可预见。同时,税收法定原则也对税收机关的权力行使进行了限制和规范,避免了税收征收过程中出现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保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