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组织使命和宗旨:确保每项业务活动都与组织的使命和宗旨紧密相关,清晰地表达业务活动的目的及期望效果。
区分主要和次要业务活动: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区分出组织的主要业务活动和次要业务活动。主要业务活动是实现宗旨的核心手段,应按照重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
制定详细的活动内容和时间:为每项活动制定具体的内容和时间,时间要具体到日期,内容需包含具体步骤。同时,要考虑预算,合理安排每一项活动的经费。
明确责任人和监督措施:明确负责追踪服务活动实施进展情况的责任人和机构,组建有效的追踪团队,并明确监督措施,以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
社会团体不履职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制约和引导:
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团体及其成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使其了解法律法规对社会团体职责的要求。
2. 明确规定社会团体的职责和义务:在法律法规中明确社会团体的职责范围、履职要求及不履职的法律责任,为社会团体提供清晰的行为指南。
3. 加强监管和督查: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应加强对社会团体的监督,关注其履职情况。对于不履职的社会团体,可以通过调查、约谈、通报等方式进行约束和引导。
4. 完善社会团体管理制度:完善社会团体注册、年检、评估等管理制度,将社会团体的履职情况纳入评估体系,对其进行动态管理。
5. 严格法律责任:对于长期不履职或严重不履职的社会团体,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包括罚款、撤销登记等处罚措施。
6. 激励与奖励:对于积极履行职责、表现优秀的社会团体,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扶持,激发其积极性和活力。
7. 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市场竞争,鼓励优秀社会团体发展,促使不履职的社会团体自我调整和改进。
8. 搭建沟通平台:政府应与社会团体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了解其履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9. 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鼓励公众参与社会团体的管理和监督,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推动社会团体更好地履行职责。
通过上述措施,有望促使社会团体积极履行职责,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关注社会团体的合法权益,为其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以下是处理专家经费时的一些建议:
1. 预算审批与预算分配:
a. 根据协会的财务预算,向专家支付的经费应纳入预算中。
b. 预算审批时,需与专家协商确定金额,并提交给协会主席或相关负责人审批。
c. 一旦获得批准,向专家支付的款项将从预算中扣除。
2. 费用报销:
a. 专家将发票、收据等凭证提交给协会,证明已支付的费用。
b. 协会财务人员需审核发票和收据,确保其合规性和有效性。
c. 审核通过后,协会财务人员将根据报销规定和会计准则进行费用报销处理。
3. 会计分录:
a. 收到专家经费时:
贷:预算外收入
或:借:预算外收入
贷:银行存款 / 其他应收款
b. 支付专家经费时:
借:预算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 其他应收款
或:借:预算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 其他应收款
4. 年末调整:
a. 根据协会的财务报表要求,年末对预算外收入和支出进行调整,确保会计报表的准确性。
b. 对于未使用的预算外资金,可将其转入下一年度使用。
请注意,具体操作可能因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法规和组织要求而有所不同。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咨询专业会计师或相关部门获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