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端午节吃的主要食品是粽子,其中常见的肉类包括猪肉、鸭肉、牛肉等。特别是江浙沪地区,喜欢吃咸肉粽、糯米鸭等传统的端午节食品。不过,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素食粽子,或以各种新颖的口味取代传统的填馅材料。
《端午》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端午节题材诗歌,下面为您呈现该诗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粽飘香气几时闻,酒入愁肠望月分。夜半轻雷裂帘栊,疑是银河落九天。
翻译:几时才能闻到那美味的粽子香味,喝酒时愁绪缭绕,仰望明月。在深夜里,轻微的雷声响起,撕裂着窗帘和木框,让我怀疑银河是否从天上掉落了下来。
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感受。诗中“粽飘香气几时闻”以及“酒入愁肠望月分”,抒发了诗人对美食和情感的追求。而“夜半轻雷裂帘栊,疑是银河落九天”,则通过对雷声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敬畏和震撼之情。
端午吃桃子吉祥语-“寿”详端午,“桃”你欢喜。
民间说“端午吃个桃,到老不掉毛”,意思就是在端午节吃点桃子,即使年老的时候毛发也不会掉。掉头发是自然现象,我们根本改变不了。人们希望年老的时候还是满头的黑发,把希望寄托在桃子身上。
桃子在民间被称为“长寿果”和“仙桃”,端午节吃个桃子也寓意“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