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夜:围炉守岁迎新年
“大年夜”是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晚,为“月尽岁穷之日”,民间俗称年三十,起源于先秦时的“逐除”仪式。据《吕氏春秋·季冬志》记载,十二月最后一天,要击鼓驱逐“疫劳之鬼”,这便是此节令的由来。因此,年三十这一天,人们一面欢度佳节、喜迎丰年,一面驱除疫病、赶除不祥,形成了丰富的节日习俗。
扫年。所谓“柴有柴样,炭有炭样,清水洒街,黄土垫厕,院里院外,喜气洋洋”,年三十之前,要把家中里外清扫干净,特别是灰尘死角、房梁顶棚等平时难以顾及的地方,俗称“扫穷土”。
垒旺火。晋源区一带,有垒旺火、捆旺草、糊灯笼、门上插柏叶的传统习俗。年三十下午,用炭块将旺火垒成塔状,凌晨十二点,点燃旺火,通村照亮,驱赶年兽。如今,旺火、草把、灯笼都已成为热闹欢乐吉祥的象征。
安神。旧时山西大部分地区,大年夜的年夜饭前要鸣炮示知、焚香、敬纸、敬神敬祖,称为“安神”。俗话有“安神不响炮,爷爷不知道”,如同人间宴会前发散请柬,鸣炮寓意着邀请天上诸神,包括列祖列宗。安神炮响后,一般不再上街走动,一家人围坐吃团圆饭。老太原人习惯吃糕,取意步步高升,也有家庭吃面,取意长命百岁。饭后,一家人开始包供初一吃的饺子。在古交山区,大年夜要张挂祖先神幛,族内各户献上供品,当年生了男孩的家庭要供一只鸡,生了女孩的要供一壶酒。
守岁。又称“熬年”,即“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伴着守岁,还要点红蜡烛,称“守岁烛”,通宵明亮,一直燃到第二天早晨。以前,山西各地点燃油灯,彻夜不灭,现在用灯笼代替油灯,延续着这一习俗。在太原,有些人家会提前准备一盆饭,年前烧好,供过年食用,叫做“隔年饭”,取意年年有剩饭吃、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隔年饭用大米和小米混合来煮,寓意“有金有银,金银满盆” 。
禁忌。年三十有很多传统禁忌习俗,如这天该做的事必须做完,不能拖到下一年;小孩晚上睡觉不能把鞋放在地上;贴春联时,上下联一定要贴对,否则会一年“不顺当”等等。
尤其是3月至4月期间。这个时期,太原的气候温暖,各种花卉相继盛开,形成了美丽的花海。在这个季节里,可以欣赏到迎春花、玉兰花、樱花、海棠花、梨花、桃花、杏花、郁金香、紫藤和丁香花等多种花卉。
迎春花:2月至4月,在漪汾公园、文瀛公园、学府公园、太原植物园、太原动物园、龙潭公园等地可以欣赏到娇黄的迎春花12。
玉兰花:2月至4月,在碑林公园、迎泽公园、学府公园等地可以看到饱满的玉兰花12。
樱花:2月至4月,在碑林公园、迎泽公园、学府公园、太原植物园等地可以欣赏到樱花的美12。
海棠花:2月至5月,在龙潭公园、南寨公园、学府公园、晋祠公园等地可以欣赏到海棠花的美丽12。
梨花:3月至4月,在学府公园、华辰农耕园等地可以欣赏到梨花的绚烂12。
桃花:3月至4月,在桃花沟风景区、蒙山景区、青草坡乡村庄园等地可以欣赏到桃花的娇美12。
杏花:3月至4月,在迎泽公园、万亩生态园、汾河景区等地可以欣赏到杏花的美12。
郁金香:3月至5月,在迎泽公园、晋阳湖公园、太原植物园等地可以欣赏到郁金香的美丽12。
紫藤:4月中下旬,在纯阳宫可以欣赏到紫藤的美丽1。
丁香花:4月至5月,在森林公园、南寨公园、文瀛公园等地可以欣赏到丁香花的美丽12。
综上所述,春季的3月至4月是太原赏花的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