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止(xíng zhǐ)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行动的踪迹,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释义
1. 行动的踪迹。
2.行动;活动。
3. 犹言一举一动,言行举止。
4. 行踪。
5. 品行。
行止出处
①《孟子·梁惠王下》:“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
②《后汉书·吕布传》:“卓(董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
③《隋书·南蛮传·真腊》:“其人行止皆持甲仗,若有征伐,因而用之
“行止”这个词有多重含义呢。它通常指一个人行动的踪迹,或者泛指行动、活动。同时,“行止”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举止、言行,表示其品德、修养和风度。在不同语境中,“行止”可能会有不同的具体含义,但都与行为和态度紧密相关。
行止神君,小说《与凤行》及其衍生作品中的人物,世间最后一位太古真神,相貌绝美、地位绝贵,是三界苍生得以安定的唯一仰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