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面向6至14岁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其基本形式包括:
1. 队伍。少先队以队伍为基本组织形式。每个队伍以10-15名队员为主,设一名队长和一名副队长进行管理。
2. 总队。由各级少先队组织的代表组成,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少先队工作。
3. 支队。支队是每个地区的基层组织,设立在学校、社区、农村等各级机构中,由一名少先队辅导员负责管理。
4. 内务组织。包括团组、小组和组员大会等,以加强队伍内部管理,增强队员们的团结和向心力。
5. 日常活动。少先队的日常活动包括:学习、劳动、文娱、体育、社会实践等,旨在培养少年儿童在思想、道德、文化、体育、劳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少先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针对6-14岁儿童开展的群众性团体组织。从组织形式上来说,少先队的基本形式是班级组织。每个班级中有一个队部,由队干部领导,代表队员管理班级内的各项工作。少先队还分为团级和地区级两种组织形式,集团以上的组织则由共青团管理。
在班级组织中,每位队员都有一个小组长和一个副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统筹组织小组工作,副小组长则协助小组长完成任务,并在小组长无法履职时代替其工作。班级组织内的事务由队员自己管理,包括班级卫生、班级文化活动、协助老师管理班级纪律等。
少先队的组织形式及其活动内容,均以培养队员的社会主义道德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劳动精神等为主要宗旨。通过在队伍中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文体活动、技艺培训等活动,促进队员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1、未经培训上岗,不能掌握操作技能和安全常识可能造成工作中发生事故;预防措施:按规定接受培训,持证上岗。
2、未参加班前会可能造成身心状态未得到确认,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每个上岗人员都必须参加班前会,了解情况,接受任务,熟记安全注意事项。
3、精神状态不佳或酒后入井及易出现意外事故,注意休息,严禁酒后入井。
4、入井、作业时未穿戴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可能造成不能得到保护,易造成人身伤害,按规定佩戴劳保防护用品,接受井口验身检查。
5、入井不带人员定位卡,发生事故后可能造成人员失踪;预防措施:入井必须带人员定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