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知识点和考点主要涵盖了农村基本情况、农民权益保护、农村经济发展与建设、农村社会管理与民生保障等方面。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政策法规、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人口流动、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医疗保障等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村居知识,理解与应用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具备相关问题的解决能力。
1《古诗(shī)二首》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村居》
村(cūn)居
(清)高鼎(dǐnɡ)
草长莺(yīnɡ)飞二月天,
拂堤(fú dī)杨柳(liǔ)醉(zuì)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1.知作者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一般人提到他,就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关放风筝的《村居》。
2.读准音
长:chánɡ(长处)—zhǎnɡ(长大)
“长”是多音字,为什么在这里读zhǎnɡ而不读chánɡ?因为春天的小草刚开始生长,很小,所以不能读chánɡ。
3.看注释
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醉:迷醉,陶醉。
③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④散学:放学。
⑤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⑥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4.知大意
前两句诗写春天所见之景。早春二月,小草嫩芽从土里钻出,自由地生长,黄莺在天上纵情飞舞,欢快地鸣叫。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而细长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摆,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后两句诗写春天所见之人。傍晚,乡间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放风筝呢!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村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对儿童天真快乐生活的欣羡,表现了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诗中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景象刻画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