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石龙灯是东阳最著名的灯之一,也是最好看的之一。它是一种传统的中式文化艺术品,由数十个手工制造的石灯组成,每个石灯独特而精美,形态各异,有的像龙的头,有的像龙的身体,有的像龙的爪子。其特点在于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艺、独特的设计艺术和完美的彩绘技巧,让观众沉醉在华丽的石龙灯下,欣赏到每一块石头栩栩如生的形态和色彩。不仅是东阳城市的独特文化标志,也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
古代的一石弓:各朝代一石重量不同,30-60千克不等,即66-133磅不等。
一把弓的弓力,计算方法是:把一把弓固定在墙上,然后往弓弦上挂重物,等弓完全被拉开时,弓弦所悬挂的重物的重量,就是这把弓的弓力。注:古代的一石弓(各朝代一石重量不同,30-60千克不等)已经是强弓。唐武举射长垛用一石弓,骑射用七斗以上弓。宋府军弓手标配为一石弓。
六礼束脩读音:【liu li shu xiu】
释义
束脩六礼:肉干(谢师恩),芹菜(业精于勤),龙眼干(启窍生智),莲子(苦心教学),红枣(早日高中),红豆(宏图大展)等组合成的六礼束脩。送给教师的报酬(脩:古时称干肉)。
束脩,古代汉族民间上下、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被称为“束脩”。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脩之礼,并由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
束脩的致送,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如: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礼记·少仪》。受新生之束脩,频为改换。——张鷟《监尹勤奏学生多无经业举送至省落第并请退还本邑以激励庶望生徒进益》(《全唐文》卷一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