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采取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进行宏观调控。这些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贷款基准利率、再贷款、再贴现、直接工具、信用政策和外汇政策等。
在对经济形势进行判断并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后,央行会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市场货币供应量、货币价格、利率水平和信用条件等,进而实现宏观调控的目的。
央行调息后,银行会根据央行的政策进行利率调整,比如贷款利率会跟随下调,但如果原先贷款为固定利率,并不会立即改变,只有在还款周期结束之后才能重新协商利率并调整。而对于浮动利率贷款,银行会在下次计息日进行调整,使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相适应。所以,贷款利率的调整并不会立即生效,而是需要延迟一段时间才能生效。
央行调整LPR后,并不会立即生效。一般来说,房贷的重定价日是每年的1月1日或是贷款的发放日期。只有到了重定价日当天,才会按照最新的LPR报价加上规定的基点来得出新的利率,然后在下一周期执行。
换句话说,央行调整LPR后,新的利率要等到房贷的重定价日才会生效。而房贷调整是周期性的,一年调整一次,具体调整时间要看重定价日。因此,并不是LPR利率调整后,房贷就马上会变化。
另外,大多数银行都会给予两个重定价日选择,一个是每年的1月1日,一个是贷款放款日对应的每年对月对日。但不管是哪种重定价日,都是参考最近一期的同期LPR进行调整。例如,如果贷款重定价日为每年1月1日,那么就会参考去年12月的同期LPR来制定新的贷款利率,并且在当年的重定价日周期内都只会执行同一个房贷利率。当年内不管LPR如何调整,房贷都不会变化。